首页 公考作文文章正文

申论-这些年政府政策_深度剖析近七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来源1

公考作文 2024年04月01日 00:42 20 小星星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申论-这些年政府政策_深度剖析近七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来源1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申论-这些年政府政策_深度剖析近七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来源1

1.09申论热点(71)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深度剖析近七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来源1
3.2019申论
4.申论作文标题怎么写?
5.2022年省考申论之公共管理的加与减

09申论热点(71)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任何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都将会引起国家行政体制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行政体制的外在形式的变革——政府机构的重建;二是行政体制的内在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权力的重组和增减。可见,政府职能转变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前提和基础。从本质上讲,这是上层建筑必须符合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为了使上层建筑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基础。

一、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1.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3.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4.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二、转变政府职能应从实际出发

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是关系到我国改革成败及能否以最小代价推进改革的关键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职能。

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来自公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伴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和更新。首先要继续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树立市场经济体制观念。WTO的一系列原则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制定的,体现了市场经济观念,如平等竞争的原则、开放市场的原则、透明度原则等。这些原则所体现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政府公务人员只有树立这些新的思想观念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WTO的要求。其次是不断克服官本位思想影响,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思想观念。长期的考试,大网站收集计划体制形成了以权力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造成了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资源配置浪费、权力过于集中等许多弊端,与市场经济和WTO规则格格不入。因此,政府公务人员必须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变管理为服务,改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第三是克服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树立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加入WTO,就要遵循WTO规则,与WTO相违背的法律、法规都要逐步取消或修改,一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都要公开、透明,与国际接轨。

2.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中负有职责和应发挥作用,包括公共秩序法律的制定,秩序的维护和违规的惩戒等。要根据WTO规则和我国的,全面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废止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修改、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要求的法律、法规、规章。要逐步形成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体系,改变“政”出多门、管理标准不一、执行程序各异的状况,杜绝依据内部文件、内部规定进行管理的现象,各类法规、规章应统一归类,制定和执行时协调一致。政府管理行为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不能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限制任意发挥,也不能放弃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职能,“无作为”或“有选择”地行使。

3.提高服务职能。政府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社会需要,便利民众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灾害的求援和救助,生活环境的美化等。这里论及的政府职能是针对整个政府组织而言的。实际上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政府其职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各级政府机构都应认真研究自己应承担的职能,清理现有职能,凡市场机制起作用的领域政府尽量不要介入,更不能替代,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凡是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政府应把它管理好,以弥补市场的缺陷,让人民满意。

4.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国家公务员的素质不仅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且直接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一是每年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中选拔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增加新鲜血液,不断优化国家公务员的素质结构,使高素质人员的比例不断增加。二是完善公务员继续教育体系,鼓励在职人员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输送公务员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进行培训,提高公务员履行职能的素质和能力。三是通过干部交流、挂职锻炼、下基层调研等方式,扩大公务员对社会的接触面,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增强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的技术基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物质技术手段。当前,需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推进电子政务的经验,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规划,加大投入,统一标准,搞好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统一、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在网上公开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发布政府工作的相关信息,提供便捷的信息通道。建立网上审批管理制度,开展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业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强化社会对政府的监督。注重安全防范,分类管理可以分开不能公开、严格保密的信息,防止泄密。采用“防火墙”等安全技术,预防病毒和黑客的袭击,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行

深度剖析近七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来源1

您好, 中政行测 和 中政申论 备考平台为您解答!

要想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了解:一是养成及时关注时事动态的习惯,平时多看报、看《新闻联播》、看《人民网》、《新华网》,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第一时间去关注,并做好记录,这样就很容易记住当前国家出台的一些新政策;二是通过相关的辅导资料、试题练习来积累相关的国家政策,遇到不懂的地方必须通过查看书籍、搜索网络等方式来弄懂政策实行背后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对政策了然于胸,运用自如。三是对接受到的国家政策进行分类归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角度来归纳,如最近出台了什么新的法律政策,它是关于解决哪个方面的问题的,这样有利于对国家政策进行系统性认识。

如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提问,我们会及时解答。

2019申论

?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及解析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找到网游神,找到幸福?,?每月20台电脑,等你拿?,打开任何一个网站,这种游荡式网络广告几乎随处可见。虽说广告面积有大有小,但广告总是随滚动条一起共同进退,无论是读者在阅读,还是在查找信息,它的突然出现,总是将读者连贯的思路打断。对此,不少读者表示反感,从事新闻工作的黄**说:?每次打开网站,广告就铺天盖地向我袭来。一次,我在某网站检索一条新闻,一打开,一个大大的手提电脑广告就出现在我眼前,它还正好占据有利地形,将链接堵得死死的。关又关不上,打开后还是无法显示。?某大学的学生反映:?每次我要从一个网站链接到另一个网站时,总是出现一堆堆的小型广告,它们往往没什么意思,但它的危害还不小,我的机子的浏览速度减慢了,严重时还会造成死机。?

 ●一天凌晨,王女士正在家中熟睡,突然被一串急促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这一突如其来的骚扰大约持续了2分钟。年前刚刚看完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的王女士,直吓得心里?突突?乱跳,她壮着胆子,扭开台灯一看,只见电话传真机上传过来两页纸,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家名叫?电子商汇网?的公司发送的一份?第十四期电子商讯?。在传真第二页的最后还写着:?如欲取消订阅,可将回复传真给我们。?

 ●据天津市某区检察院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该地区未成年人因迷恋上网聊天而引发的刑事案件已达8件,有28人涉嫌犯罪。这8起案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犯罪低龄化,28名犯罪嫌疑人中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就有21名;二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的约占一半,共13人,其余的为初中和中专学历;三是均以侵犯财产为目的,侵犯的财产主要以手机、传呼机和现金为主,其中有4起案件涉案金额超过万元;四是团伙作案,在犯罪手段上,呈现出计划性和有组织性,如有的负责在网上选目标,有的负责约见面地点,有的负责实施抢劫等;五是女性犯罪嫌疑人占一定比例,8起案件中共有6名女性参与作案,且均为未成年人。

 ●北京作为中国互联网中心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无论是www站点数,还是上网用户、域名拥有量北京都居全国第一。据统计,每4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个是网民,比排名第二的广东多出近70万人。cnnic还重新为中国网民下了新定义: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1小时(含)以上的中国公民。虽然网民的限定比过去更严格了,但是网民人数比上半年增长33%,并仍保持一种稳步发展的态势。我国女性网民的比例继续增长,已达到30.44%,已接近全球互联网女性用户33%的比例。56%的网民仍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学生依旧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约占20%以上。

 ●从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获取信息是绝大多数网民的主要目的(68.84%),而休闲娱乐也成为一个普遍选择(51.37%)。在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中,电子邮箱的使用率最高(95.07%)。零点调查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受访者被要求说出?当前中国最为流行的词语?,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提到了?网络术语?:包括网络、互联网、互联网经济、在线、新经济、it、信息时代等。以?酷?、?作秀?、?前卫?、?新人类?等为代表的时尚名词,则以两个百分点之差屈居第二位。

 ●吴先生所住的小区安装有局域宽带网,为方便家人上网,他特意购买了一台电脑。但近半个月来,他发现自己的计算机在使用完毕后常有异常响动。10月9日晚,他下网后坐在桌旁整理资料时,意外发现电脑的硬盘响个不停,一直闪烁的硬盘灯引起了他的警觉。他打开电脑上安装的一个专门监视网络系统的软件,竟然发现这台电脑在收发信息。随后,他打开了?网上邻居?文件夹,屏幕上出现了30个?邻居?的电脑标志,他逐一点击,有几个?邻居?的信息可以一览无余。想到自己存在电脑里的个人信息能如此轻易地被?邻居?看到,吴先生十分苦恼:?买电脑就想给生活提供方便,没想到却引来意外的麻烦!?

 ●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7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互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局域网?黑客?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翻阅、篡改他人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具体到网络上主要包括个人隐私不被窥视;个人信箱、网上账户等不被侵入;使用信箱交流信息及从事交易活动的安全保密性不被干扰等。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网上办公系统几乎完成了园区内所有企业80%以上的业务流程。它完成了5大类64个小项的政府服务,包括企业入园申报和审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年审、企业统计、财政月报、季报等项目。目前,中关村企业在办理这些业务时,几乎完全在网上进行了。中关村已经有6139家企业加入了网上办公系统,占园区企业总数的99%以上。网上办公系统共接受园区企业及社会各界工作查询访问40.6万人次,日均访问人数4000人次。2001年1月1日以来,网上办公系统受理各种网上审批和初始登记业务分别为3483项和5058项。数字表明,中关村园区的电子政务真正?跑?了起来。

 ●2001年9月26日,来自西藏自治区各行各业的160名学生作为网上中国人民大学西藏学区第一批学生,开始通过互联网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学知识。和平解放50年来,西藏的教育,从僧侣的贵族教育跨越到民众的大众教育,从传统教育跨越到网络教育。国家为西藏教育事业累计投资近100亿元人民币,仅1979年至2000年全区教育总投入就达58.7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由于历史遗留、地理特点、交通状况等原因,造成我国东西部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使得西藏人民很少能够接受国内重点高校所传授的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藏地区的教育及经济发展。如今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现代远程教育成为西部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申论要求

 1.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分)

 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400左右。(40分)

 3.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要求:自拟标题,字数800左右。(40分)

 1.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分)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概括题,这类早期的公务员考题虽然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已经算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题型了,但我们仍然要重视这类题型,因为无论后来概括类的题型如何变换形式,其考察的目的和考察的着重点都没有发生变化。这类题目集中起来就是两点,一是阅读材料,找到关键信息所在的关键句或关键词,二是要把材料中反映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一点要做好最重要的在于?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不是照抄。这一点考生一定要注意。

 参考答案:该材料反映了在网络普及化之后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根据哲学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互联网也是如此。一方面互联网作为科技革命的产物,它的发展和普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的迅速扩展,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注析:对于这道题目的回答,除了上面的一般性的回答外,其实考生的答案是可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去写这道题目的答案。因为其实从根源上来说,网络带给社会生活的种种影响,关键不在?网络?本身,因为?网络?是中性的,无意识的,本身作为一个事物而言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也不可能由?网络?来引起社会问题。关键点是在使用网络的人,如何去用?网络?。如果考生要站高一些去看,那么就可以引申到一个问题,就是网络的出现是传统的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一个突破,即人与人除了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外,还存在身处虚拟世界时的社会关系,即?网络关系?。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我们有办法调整,而对于虚拟世界时的社会关系,目前可以说我们的方法不多,调整得也不好,而在我们的回答中可以提到这个点,就是出现了新的社会关系,这个社会关系目前缺乏有效的调整手段。)

 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400左右。(40分)

 分析:首先从题目入手,我们要特别注意一点是,无论任何社会问题,相关的解决对策总是很多,而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毕竟是要打分的,所以为了方便评分,尽管申论考试的题目都是主观性的题目,但答案也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所以很多时候,在申论题目当中总会有许多的?限制条件?,本题就是这样,要求考生?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首先对策的执行主体是?政府?,其次是用?制定政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就必须按照这些题目中的要求去思考解决对策。对于题目要求?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我们首先就要找到材料中的?种种弊端?:

 一、 网络广告的蔓延及给网络用户带来的种种不便。

 二、 网络商务的不良运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用户的正常生活。

 三、 一部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未成年人迷恋上网有关。

 四、 网络的普及化在带给用户便利的同时,也使网络用户的隐私权和经济安全受到了来自不法分子(即黑客)的威胁。

申论作文标题怎么写?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总结广东技工教育的经验做法,并简要说明。

答案要点

1.首创“校企双制”合作办学模式,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

2.搭建“百校千企”合作平台,组织全省技工院校与千家重点企业对接,将教学和生产实践、科研紧密融合。

3.全面推行技能导向的“双证书”制度,创新评价方式,实行技能学制提高实操比重。

4.打造高水平技能学院,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和世界技能大赛强化国际合作交流,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专业教师队伍。

5.实施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打造国家示范性技工院校,形成高技能人才硅谷。

6.扩展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人力资源技能结构优化。

中公参考答案

广东技工教育强化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育:一是首创“校企双制”合作办学模式,搭建“百校千企”合作平台,将教学和生产实践、科研紧密融合。二是创新评价方式,推行技能导向的“双证书”制度,实行技能学制提高实操比重。三是强化国际合作交流,打造高水平技师院校、管理团队和专业教师队伍。四是实施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形成高技能人才硅谷。五是扩展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人力资源技能结构优化。

问题二:请根据材料2、3、4,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题目,写一篇短评。

中公参考要点

人才是第一资源

管延安、姚惠芬、黄大发等身处工程一线、产业前沿、农村阵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切实解决问题,他们是真正的“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我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发展上呈现良好态势,但同时,人才短缺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新兴产业,人才供给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在传统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掣肘发展进程。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破解人才短缺难题,推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东出台多项政策,吸引人才。人才引进也为其创新能力带来“井喷”式发展,“广东创新”也成为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今后,广东将持续引进人才,集聚第一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答案

人才是第一资源

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夯实超级工程的点滴细节;苏绣大师姚惠芬不断创作与创新,发明全新刺绣技法;团结村村支书黄大发在悬崖峭壁间挖出10公里“天渠”,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他们身处工程一线、产业前沿、农村阵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切实解决问题,他们就是真正的“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我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发展上呈现良好态势,人才贡献率显著提高,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但与此同时,人才短缺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新兴产业,人才供给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在传统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掣肘发展进程。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破解人才短缺难题,推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东出台多项政策,通过给予补贴、降低职称评选门槛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大规模、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也为其创新能力带来“井喷”式发展,广东一跃成为港澳台人才总量最大、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广东创新”也成为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今后,广东将持续引进人才,集聚第一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问题三: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就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拟题目,写一篇策论文。

中公参考例文

发挥人才作用 成就复兴大业

符坚用王猛而荡平西陲,柴荣得王朴决平边之策,萧绰倚韩德让成中兴伟业,神宗因张居正而国富兵强。众所周知,“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只有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要改革体制作育人材。近年来,我国人才数量与质量呈上升趋势,但专业人才的极度短缺却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部分人依然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老旧思想的误导。高等教育忽视实践学习,职业教育缺乏社会认同。针对这一问题,广东首创“校企双制”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将教学、实践、科研紧密连接,并将职业教育的覆盖面从学生延展到一切有学习欲望的社会人员,实现人才结构优化。这一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首先便是要改革教育体制,培养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全能型人才,奠定发展的基础。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要确定标准选拔人才。“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若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需要准确地选拔人才,而这需要科学的选拔标准。多年来,我国申请专利项目、发表论文数量皆领先世界,但可以创新技术转化不多。其因,便在于我国人才考核、选拔的标准错位,对人才造成误导。其实“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不论身处任何岗位,从事何种工作,能够攻坚破难、促进发展,便是人才。我们应该改变当下人才考核选拔的标准,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列为首项,同时设置合理的评价周期,避免急功急利的问题出现。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要疏通渠道流动人才。企业科技创新需要人才,农业现代发展需要人才,城市科学规划需要人才,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人才。只有疏通人才流动的渠道,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今的城市,资源集聚,吸引人才,可乡村振兴却无人可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疏通人才下乡的通道。乡村政府既要简政放权,优化公共服务,尽可能地为人才优化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又要加强宣传,将农村地区蕴含的丰富机遇广而告之,吸引人才前来发展。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三国时期,刘备起于毫末,却能雄踞川蜀三分天下,凭借的便是手下济济人才。如今我国身处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众多的艰巨任务等着人才承担。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将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如此方能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2年省考申论之公共管理的加与减

申论标题的拟定应当遵循三大原则:简短、明确、新颖。主要有如下几种拟题方法:

一、观点式

一般格式为:对策/措施+主题;主题+意义/影响。此方法中所谓主题,可以理解为文章总论点中的主题词。例如请以“推动大国制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那么主题词是大国制造。按照方法可以写成: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大国制造;推动大国制造提升国际地位。

以国考16年市地级题目为例:

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

关键词有:好政策、公民意愿、理性、德性。但通过梳理逻辑关系能够判断总关键词为“好政策”。另外三个关键词则是好政策的影响。因此按照方法可以写为:

示例1以政府有为之手推动好政策落地

示例2制定好政策,惠及百姓民生

二、比喻式

从方法的难易程度来看,比喻式是最为广大考生好接受的,比喻句比喻词这些都是从小学就开始积累的。而国考中的比喻式写法便是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主题词。在此可以简单为大家提供一些便于记忆和使用的关于词:

基石、良药、钥匙、灯塔、导航仪、风向标、冲锋号

该如何使用呢?仍然以16年市地级题目为例,标题可以写为:

示例1好政策是开启百姓幸福的金钥匙

示例2好政策是滋养百姓心田的甘霖

三、对仗式

所谓对仗式的特点在于,标题分为前后各两个短句,词性一致,字数相同。使用对仗式的优点在于,首先对仗式一般结构为:动词+宾语,操作简单。同时有一定的设计感和文采体现,在使用中要注意不要为了对仗而忽视了逻辑。

如2016年国考副省级作文“不学礼无以立”。通过审题分析材料可以确定总关键词主要为提升公民素质。那么要写成对仗式,可以写为:

示例1提升公民素质 培育大国意识

示例2提升公民素质 树立大国形象

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在于,对基本写法观点式进行一定的字数调整和修改,都写为动词+宾语的形式即可。

四、引言式

所谓引言式是指,文章标题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可以引用名言、古诗、俗语、谚语等。副标题则按照前面三种写法,重点体现立意即可。

引言式能够体现考生的内涵,看上去更有文采,帮助文章提分。但是有一点要求便是需要平时的金句积累,要想写好需要下足功夫。以国考16年副省级题目为例:

示例1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提升公民素质 树立大国形象

示例2不学礼,无以立——提升公民素质

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此处的?加法?指的是加强监管;?减法?指的是简政放权,减少干预。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什么时候做加法,什么时候做减法,只有加减得当,才能提高公共管理效率,进而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规范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做好加法。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发展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各类问题。因此,想要规范经济秩序,需要政府关注发展动态,建立新的监管规则体系,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和规避。现如今我国已进入移动支付时代,线上交易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然而也出现了诸如钱款被盗刷、网络诈骗、校园贷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经济模式的冲击,如果政府不管不顾,任由其滋生,那么市场必定会陷入无序发展,带来其他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强化对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加强对金融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的监管,引导企业和行业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所以,在规范经济发展方面,政府不能当?撒手掌柜?,要做好管理的加法。

激发经济活力,需要政府简政放权,做好减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想要充满活力,政府就不能管的过紧过严,而应该为市场主体?松绑?,从而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比如为鼓励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政府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办理程序,给予政策优惠,因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为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多地政府降低市场门槛,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文化企业放宽限制,简化审批程序,所以故宫文创、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等诸多文化创意产品大获成功。正是因为政府放权,给予市场主体宽松的发展环境,各领域才取得了一个个的瞩目成绩。因此要想激发经济活力,需要政府做好公共管理的减法。

加法和减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要将加与减相结合,提供良好的服务。不管政府做加法还是减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要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加法和减法并不矛盾,而是要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就像老张这样的瓜农,开着拖拉机进城卖西瓜,根据之前的规定属于无证经营,影响市容市貌,依规处罚之后,可能几天的辛苦就白费了。面对这样的特殊市场主体,国家制定了新的管理规定加以规范;同时减少了行政部门的干预,取消了?没收工具?等处罚措施,降低了罚款金额。这一做法正体现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把加法和减法相结合,着力优化服务。

做好公共管理的加减法,考验着政府管理水平,这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其实不管加法还是减法,只要把握好落脚点,有利于人民、服务于群众,就掌握住了加与减的诀窍。(文章系2018年421联考范文)

标签: 申论-这些年政府政策_深度剖析近七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来源1

作文范文分享Copyright © 2021 作文范文分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03779号-2 主题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