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考作文文章正文

行测2017真题内蒙古_2015年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真题

公考作文 2024年03月01日 17:55 39 小星星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行测2017真题内蒙古_2015年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真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行测2017真题内蒙古_2015年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真题

1.2016年国考与2017年国考大纲有什么变化
2.2015年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真题

2016年国考与2017年国考大纲有什么变化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解读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和去年相比,较为稳定:依然坚持分级分类的命题原则,按照职位要求科学设计试卷;依然坚持能力导向,在180分钟的作答时间内以能力考查为主线灵活设置题目。这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稳定部分,也是不断探索过程中的积累和沉淀,说明目前的考试形式已经相对成熟。字面含义虽然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在考试实践过程中,命题人依然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不断尝试,使命题更为科学。专家将结合近年来实际命题的变化对大纲进行深入解读,对考试趋势进行预测,以求为考生备考提供借鉴。

一、分级分类,科学设置

2010国考大纲对申论科目进行了全新定义,首先明确对国考申论进行副省级、地市级两级分类考查,迄今已历经八个年头。可以说,申论科目已经成为国考探索分级分类考试的先锋。作为笔试的一门科目,申论考试能力要求与职位分类的匹配性较强,更容易通过材料、问题的不同设置体现不同职位的能力区分。

自2014年国考作答时限延长至180分钟后,考生的备考水平与个人能力更加清楚地反映在试卷作答之中。之前的申论考试试卷为150分钟,紧迫的作答时间导致考生能力得不到良好展示,无法真正彰显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使得考试科学性和考生区分度都受到了影响。为此,专家认为,2017国考大纲沿用这一思想,正是希望试卷能科学反映考生个人能力和作答水平,最终实现选拔人才的目的。

今年国考申论试卷仍然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专家认为从申论考试材料主题来看,自2011年以来国考申论均是不同的材料主题,如此可以更为准确地测查考生能力。

2011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弘扬黄河精神,继续推进黄河治理工作”,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无根化问题”;

2012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

2013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保留文化多样性”,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2014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倡导慢生活,积极应对社会心理问题”,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提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社会平稳转型”;

2015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生命化是合乎伦理的科技发展方向”,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人文让科学更精彩”。

2016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国民素质与大国意识”,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好政策”。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2011、2012年,国考申论省市两级的试卷主题完全不同,但自2013年开始,省、市两级试卷主题渐趋相近,2016年省市两级试卷主题再次不同。广大考生备考时要根据自己报考岗位的大纲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复习。

二、能力导向,要求更高

2017国考大纲依旧强调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同往年相比,关于能力的阐述一字未变。文案工作能力是每位公务员做好机关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考查对象。

申论考试的能力导向,意味着大纲中规定的各种能力需要在材料和题目设置中体现出来。专家认为,能力与题目设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非完全一对一的对应,题目可能是对某几项能力的综合考查,只是有所侧重)。下面结合一些真题实例,对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解读。

(一)阅读理解能力

申论以给定材料作为作答依据,熟读、读懂给定材料是头等大事,因此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所有考生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第一,准确理解。即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含义及各部分的关系。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一题,要求考生“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这就需要考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2”的内容,提取问题、建议要点,否则无法准确、全面地进行作答。

第二,二次概括。即在完成要点的基本概括后,再对要点分类归纳,组织答案。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试卷第三题第2小题要求考生“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资料中包含的要点繁杂,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概括理由,继而按照赞成、反对的不同理由进行分类总结。随着申论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考生如果不能掌握二次概括能力,势必难以准确理解材料内容,造成失分。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省级职位测查的重点,考生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观点鲜明。即按照题干要求,综合给定资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准确提炼观点且鲜明表达。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二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作答要求为“观点明确”,这就要求我们作答本题时,需要首先亮明观点,继而结合材料对观点加以分析论证。

第二,理据结合。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考生应能够恰当地运用理论政策,对给定资料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论证说理所要使用的论据。随着我国政府转型升级的浪潮,一言堂的决策现象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今的公务员需要运用各种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才能在工作中赢得大家的认同。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二题,有着“有理有据”的明确要求,即是将这一工作趋势化运用到题目之中的表现。

(三)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贴近工作实际,近年来国考对这一能力愈加重视,通常以贯彻执行题为考查载体,且比重较大。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考查了导言和讲话稿;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试卷考查了简报。

面对日趋灵活、不断创新的考查形式,考生在备考贯彻执行题时,不应局限于掌握党政机关公文,还要掌握工作事务文书、公关礼仪文书、新闻传播文书。

(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以选拔政府工作人员为目标,而考查的能力要求中更明确提出要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能力通常以提出对策题为考查载体。但从2013年开始,国考便没考过提出对策题,通常通过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及文章论述题来考查该能力。

虽然这几年国考没出现提出对策题,但是不能排除2017年出题的可能,因此考生还是应提高警惕,掌握如下作答要求:

第一,角度正确。解决问题时,考生要明确自身立场,一般题干未明确说明时,均应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如果题干明确限定身份,考生便要按照题目要求转换身份,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对策具体。申论考试切勿套用对策模板,或提出“假、大、空”一类令阅卷者深恶痛绝的对策,一定要保证对策的具体可行、切合实际。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务必重视该能力的训练。

第一,联系实际。文字表达能力一般通过文章论述题予以展现,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两份试卷中,文章论述题出现了联系社会现实、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要求。考生在写作中,需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认识,分析、论证观点。

第二,语言流畅。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两份试卷中都出现了“语言流畅”的要求,为此,考生要熟练运用规范语言,顺畅表达所思所想。

除此之外,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语言方面的要求逐年提升,在要求联系社会实际、语言流畅的同时,更附有“见解深刻”、“思路清晰”等要求。这就要求考生不断提高训练标准,提升写作能力。

三、把握本质,灵活应对

“得人心者得天下,赢申论者赢公考。”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总体题量和题型较为稳定,但提问方式更为灵活多变,增加了考生备考和作答的难度。专家在深入研究与分析国考申论历年真题的基础上,力求为考生呈现比较完备的国考申论命题分析,使考生能够全面掌握国考讯息,依据出题趋势,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

(一)总体特点:题型题量趋于稳定,命题贴近实际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2008年开始采用四题模式并延续至2012年(2009年为三道大题、四道小题),一般情况下,前三题属于字数要求比较少、分值比较低的题目,第四题为文章论述题。2010年至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会在第一道大题之下再出两道小题,所以实际作答的题量为五道。2013年出题形式改变,将大题套小题的模式直接转变为五道大题形式,在分数的分布上又有所调整,难度有所增加。此后,2014、2015两年延续这一设定,依旧采用五题模式。2016国考省级试卷沿用了五题模式,而市级则采用了四道大题(第三题包含两道小题)的形式。

申论题目虽然提问方式千变万化,但始终没有脱离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对策和文章论述五大基本题型。自2010年以来,申论在题目组成上出现了新气象,越来越倾向于对贯彻执行题的考查,这一题型涉及的文种较多,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用到,更能考查出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考生要对此类试题多加练习。

(二)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较早出现,可以说是申论考试中最为基础的题型之一。

特点分析

1.题量分值较为固定。国考中归纳概括类试题一般固定在一道或两道,每题分值多在10~20分。

2.题型难度提升。近几年,申论逐渐加大了对归纳概括题“全面、准确”的作答要求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准、全地提取出对应要点;同时,归纳概括题的考查形式不断变化,出现了拟小标题之类的新颖问法,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考生务必加强对归纳概括题的重视。

备考指导

1.注重平时练习。归纳概括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整篇材料或部分材料全方位把握,以此抓住题干要求的相关要点。国考作答时间虽长,但申论材料的字数一直居高不下,考生临场应试时心态紧张,很容易遗漏要点。为此,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中要大量练习真题及模拟题,提升阅读材料、提取和加工要点的能力。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题最重要的是对要点的采集,此类试题的作答字数较少,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三)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基础题型。

特点分析

1.题型变化多样。综合分析类试题题型种类繁多且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重点考查了启示型分析、评论型分析和词句理解阐释三种题型。

2.省级试卷侧重考查此类试题。自2010年设置省级和市级两套试卷以来,省级试卷更侧重考查综合分析类试题,分值在10~20分,而市级近几年较少考查该类试题。

备考指导

1.培养分析问题能力。专家建议考生多阅读人民网、新华网上的时评,学习其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并将本教材中的逻辑思路融入作答之中,强化分析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条理清晰的答案最能体现考生严谨的思维,因此在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多方关注,增长见识。平时多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刊杂志和网站的新闻时事,多看评论文章,积累社会资讯,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贯彻执行题

近几年,申论加大了对导言、讲话稿、简报等的考查,我们将其统称为贯彻执行题。

特点分析

1.出现频繁。贯彻执行题一出现便受到命题人的青睐,近几年国考几乎每年都会有此类试题。因此考生一定要熟悉此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积极应对。

2.重点考查公关礼仪文书和新闻传播文书。贯彻执行题牵涉的具体题型较多,按照写作性质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党政机关公文、工作事务文书、公关礼仪文书和新闻传播文书。近几年,国考重点考查的是公关礼仪文书(如宣传材料、讲话稿、公开信等)和新闻传播文书(如导言、编者按、短评等)。

备考指导

1.研究真题,多做练习。熟悉各种公文的格式和结构,掌握规范语言的运用方法。

2.与时俱进,掌握文种。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贯彻执行题不断创新,如2016国考省级考查的导言,就属于新题型。为此,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中不仅要了解政府常用文书,还要关注近年来国考、省考等考试中出现的新型文书,通过真题及模拟练习,掌握尽可能多的文种。

(五)提出对策题

提出对策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市级试卷都会出现。

特点分析

从2013年开始,提出对策题似乎在国考申论试卷中隐去身形,很多考生逐渐忽视这一题型。对此,专家提醒各位考生不要麻痹大意,虽然此类题目出现较少,但国考大纲从不曾忘却“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在备考时要有所关注和重视。

备考指导

省级:仔细审题。国考大纲中明确提到“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因而考生作答提出对策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中是否要求归纳概括问题、分析原因等,如果有明确要求,考生一定不能遗漏。

市级:掌握答题方法,确保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

申论材料都是围绕当前的时事热点展开的,考生平时要多利用网络、报纸等对热点事件进行搜集和整理,把握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对策,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广阔的思路。

(六)文章论述题

文章论述题是国考申论的必考题型,一般为最后一题。作为申论考试的“硬菜”,文章论述题的地位举足轻重,是考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容易拉开分数档次的题型。

特点分析

1.省市两级要求小有不同。与市级试卷相比,省级试卷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会高一些。

2.考查难度有所提升。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这是近年国考申论文章论述题中常见的作答要求,但2016国考申论省级试卷出现“联系社会现实”的要求,这就提醒考生,要结合社会实际,分析、论证观点。而从题型来看,近年来国考通常采用给出写作话题的命题形式。

备考指导

1.平时多搜集一些适合申论文章写作使用的名言警句并背诵下来,以备考试之需,为文章增添亮点。

2.关注时政热点,对重大政策方针及***讲话都应有所了解,如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可大大提升其理论高度。

3.平时多动笔。要想写出深度与文采兼备的好文章,只靠浏览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反复练习。无论是真题还是模拟题的范文都只是一种参考,考生需要从中悟出好的立意、结构、论证方式等,加强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大纲解读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已于2016年10月13日发布,笔试时间定于2016年11月27日。本次考试仍将采取分级分类命题,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考生试卷(以下简称省级卷)和市(地)级以下职位考生试卷(以下简称地市卷)分开命制。笔试必考科目之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将延续题量大、时间紧、涵盖知识要点多的特点。专家在此进行深度解读。

一、延续分级分类命题,凸显两卷差异

2017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科目延续2016年命题特点,省级卷和地市卷分开命制,且进一步加大两卷差异度,保证了试卷与职位相匹配。如下表所示,2017年,省级卷总题量135道,地市卷总题量130道。省级卷比地市卷多出5道数学运算,另有5道资料分析和5道常识判断试题互不相同,且省级卷资料分析部分首次出现了一篇材料2道、3道题的新考查形式。

仔细分析真题可发现,省级卷中多出的5道数量关系题和新形式的5道资料分析题重点测查的都是规划、选择最优方案相关内容,这恰好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要求——更侧重于宏观规划相吻合。而地市卷中5道不同的常识判断题考查的都是法律相关知识,这也恰好与市(地)级以下职位要求——更侧重于贯彻执行相吻合。由此可见,国考行测分级分类命题,不是简单从数量上做了区分,而是在考查内容上做了精准匹配,真正体现了国考命题的科学性。

2017年国考行测仍将延续分级分类这一命题模式。参照上两年行测两类试卷的对比情况及申论考试分级分类的演变过程,专家认为,今年国考行测科目可能会进一步凸显省级卷和地市卷的差别,以体现出试卷与职位的匹配性。例如:除题量的差异外,两类试卷中相同试题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有所变化,部分试题难度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二、全面测查综合能力,保持较高难度

从考试内容来看,行测由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个部分组成,涉及数学、逻辑、语文、历史、哲学、管理、法律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试题具有相当高的难度。随着招考机关对应试者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各部分的命题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跨学科的题目不断涌现。例如,近两年陆续出现的图文并茂的常识判断题、辨别汉字拼音的定义判断题、涉及自然地理知识的类比推理题等。即便是专业性极强的数学运算题和资料分析题,也通过对题目考点模糊化设计和材料类型的转变,检验应试者使用方法技巧和判断数据关系的情况。

从考试时间来看,行测考试要求应试者在120分钟之内作答130~135道试题,平均每道题的作答时间在50秒左右,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多数考生思考和作答时间都非常紧张,无法全部作答完毕。自2014年起,国考申论考试时间从150分钟增加到180分钟,考生的作答时间更加充裕,但行测考试时间一直保持在120分钟。

由此可见,行测正是通过有限的时间,多样化、综合性的命题方式来考查考生在应急状态下思维的敏捷度和准确度。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阅读、计算、推理、观察比较等诸多基本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作答技巧以及速解技巧,学会充分利用、合理分配时间,做到“争分”“夺秒”。

三、抓住核心有的放矢,确保高效复习

如上所述,国考行测综合多样以及灵活多变的特点加大了考生备考和作答的难度,要想胜出,必须抓住核心考点,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分析2017年新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国考行测历年真题,梳理了各专项知识要点以及备考策略,以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国考行测特点及命题趋势,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高效复习。

1.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般为40道,占总题量近30%)

命题特点及趋势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限定于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三种,在命题形式、命题思路上将延续国考风格,即依然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段主旨观点的整体把握、对特定语境词语适用的精确度、对前后分句间逻辑关系的敏感性等。

阅读理解题的提问方式更趋于灵活,除传统的主旨观点题外,标题添加题、推断下文题等经典题型也会频繁出现;逻辑填空方面,多空设置成为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此种题目的科学性;语句表达方面,语句连贯的考查仍是重点,语句排序题与语句填充题成为稳定题型。

2.数量关系(一般为15道,占比超10%)

命题特点及趋势

数字推理虽继续出现在考试大纲中,但在国考中已连续六年未考,2017年度国考数量关系部分极有可能依然只有数学运算一种题型。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会很多,依然是行测获取高分的最大障碍。

数学运算的难度在于考点多而分散,如整除性、数的奇偶性与质合性、公约数与公倍数、等差数列、函数图像、几何计算公式及原理。而数学运算的众多解题技巧又是在基础知识之上加以延伸的,如代入排除、设特殊值、比例性质、同余特性等,无不依赖于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3.判断推理(一般为40道,占总题量近30%)

命题特点及趋势

从近年考试情况来看,各部分考点稳定,题量时有调整,解答此部分试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其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阅读量较小,相对难度较低。逻辑判断的备考难度较大,是行测拉开分差的关键题型。

图形推理将出现分组型、顺推型、九宫格、类比型和条件型,整体考查难度基本会与往年相当。

逻辑判断中,可能性推理的几种题型一般会出现3~4种,以削弱加强型、结论型为主;必然性推理和智力推理基本每年都会涉及。

定义判断的题干内容很多,增加考生阅读量,或者会在题干中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似定义,增加考点的迷惑性。

类比推理近年来有增加难度的趋势,其词项间的逻辑关系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且陷阱较多,考生需认真分析,做出选择,避免掉入陷阱。

4.资料分析(一般为20道,占比近15%)

命题特点及趋势

从近年的考试真题来看,材料分析难度加大,在考查方式上时有创新。尤其需要注意计算——既不是完全不算,也不是完全死算。掌握算式处理技巧是资料分析的提速核心。

考生应该掌握常见算式的处理办法,灵活运用首数法、反算法、有效数字法等,再辅以必要的简单计算,并结合选项,以达到快速确定答案的目的。

5.常识判断(一般为20道,占比近15%)

命题特点及趋势

常识判断部分的题量一直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20道。文化、生活方面的知识依旧是考查的重点,作答本部分试题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和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

常识判断题目的出题角度、考查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成熟。题的出现,谚语的考查,知识点的广泛都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国考对常识判断的考查仍然紧紧围绕国情社情、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这一要求。

2015年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真题

内蒙古公务员行测考试分为五大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考试题型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全部为选择题。行测是对于报考者的潜能测试,因此试题考查不仅侧重在对知识的应知应会方面,同时也测查报考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内容: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以上就是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考什么的全部解答。

判断推理35

 61( 单选题 )

 酸雨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它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建筑设施都有很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可以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于水的种酸。科研人员研究指出,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是防治酸雨的治本之策。

 上述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 煤和石油的燃烧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 煤和石油燃烧后排放的气体结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种酸

 C. 酸雨面积的扩大将大量煤和石油资源,导致能源危机的发生

 D. 煤和石油燃烧释放的氧化剂使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结合形成种酸

 62( 单选题 )

 气候变化影响了咖啡种植,咖啡危机已在酝酿。气温和降水变化会降低咖啡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病虫害压力。研究显示,气温平均升高2℃会增加疾病(咖啡叶锈病)和害虫(咖啡虎天牛)的风险。事实上,大部分具有可能性的解决方案,或是代价昂贵,或是有负面后果。因而,需要研究更加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 若自己现有的咖啡作物被摧毁,生产者可能被迫回到种植经济价值较小的作物

 B. 咖啡的经济效应是显著的,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建造遮阳系统或广泛防治病虫害

 C. 香蕉和咖啡豆间作,利用香蕉植株来提供种植咖啡豆所需要的额外资金和荫凉

 D. 即使温度变暖,农民依然可以在更高的山上种植咖啡,但可能会影响森林植被

 63( 单选题 )

 研究者在云南普洱研究季风雨季。高温干旱等气候变化因素对茶叶生长环境和品质价值的影响。他们追溯了导致茶叶中化学物质变化的因素,发现在雨季,当他们生长速度加快时,叶片中主要含有的儿茶素和甲基黄嘌呤的含量仅是干季的一半。因此,研究者认为,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云南普洱茶茶叶中有益的化学物质含量

 A. 普洱茶茶叶也可能因病虫害和其他生物入侵等气候变化之外的因素造成有益的化学物质含量递减

 B. 气候变化对普洱茶叶产地其他作物的有益化学成分影响差异性很大,或影响明显,或几乎不受影响

 C. 干旱季节普洱茶茶叶中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更高,但干旱季节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使其含量递减

 D. 经检测,在过去的五年,云南某山区地带的普洱茶茶叶中有益化学成分含量在雨季和干季的区别不大

 64( 单选题 )

 小张和小李来自两个不同的学校,但两人都是三好学生,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所以,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是小张和小李成为三号学生的原因。下列选项与上述推理最接近的是:

 A. 全国各地的寺庙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都摆放着佛像。小李家有佛像,所以,小李家是寺庙

 B. 蚂蚁能辨别气味和方向,但将其触角剪掉,就会像“没头的苍蝇”。所以,蚂蚁依靠触角辨别气味和方向

 C.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性格差异是由环境造成的。所以,改变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性格必须改变环境

 D. 某医院同时有不同的腹泻病人前来就诊。当得知他们都吃了某超市出售的田螺时,医生判断腹泻可能是由田螺引起的。

 65( 单选题 )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楼内的邻居向外面高空抛物,使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如果查不出抛物者,就由可能造成损害的同一楼的居民共同承担补偿责任。这样的法律规定保护了受害者的权利,维护了公共安全,同事,让可能的加害人分担责任,能够增强其监督预防的意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 小区安装了监控探头,能较准确地确定真正的抛物人,要求其承担责任

 B. 人们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在不幸被抛落的物品砸伤时可获得保险赔偿

 C. 小区居民担心承担责任,自发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并积极检举相关行为

 D. 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救助基金,为遭遇意外事故的受害人提供一定的救济

 66( 单选题 )

 全球约有7000多种语言,每隔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研究人员通过“民族语”在线数据库,收集到全球7000多种语言中649中语言使用率上升或下降的信息。研究发现,语言消失多发生在温带地区,而非热带地区或山区,原因可能是前者在交通上更为便利。研究者认为,经济发展是语言消失的重要原因,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全球化水平、环境因素如海拔高度等能影响人际交流,也会对语言消失产生影响。

 A. 美国采取双语教学、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保护少数民族地区语言

 B. 随着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加快,该国少数民族语言消失现象日趋严重

 C. 地处热带地区的新加坡语言消失现象远比地处温带的英国来得严重

 D. 因遭受殖民统治,新西兰土著毛利人放弃说本民族语言转而说英语

 67( 单选题 )

 历年的黄金周社会各方面都会呈现火爆态势,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体现得最为突出,而到黄金周结束后则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回落,因此有很多人认为黄金周是造成随后月份经济疲软的一大诱因。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的是:

 A. 黄金周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如只站在经济的角度去衡量黄金周的存废太过片面

 B. 在继续推行黄金周制度的同时,尽快完善休假制度,今儿逐渐由黄金周过渡到带薪休假

 C. 在黄金周中大批量的外地游客突然集中涌入一个城市后又离开,对经济的影响是必然的

 D. 平时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统计哪怕是和双休日相比也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

 68( 单选题 )

 想象思维之于( )相当于( )之于社交能力

 A. 认知能力;言语沟通

 B. 创造能力;艺术表现

 C. 操作能力;信息储存

 D. 模仿能力;体育运动

 69( 单选题 )

 恒河之于( )相当于( )之于金字塔

 A. 泰姬陵;尼罗河

 B. 克里姆林宫;亚马逊河

 C. 凯旋门;莱茵河

 D. 科隆大教堂;伏尔加河

 70( 单选题 )

 季节 之于( )相当于( )之于 海陆温差

 A. 日照时长;潮汐

 B. 黄赤交角;季风

 C. 春夏秋冬;洋流

 D. 北回归线;赤道

 71( 单选题 )

 党员:干部:青年

 A.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化学反应

 B. 芦苇:吊兰:鸢尾

 C. 检察官:检查长:检查员

 D. 处长:教授:博士

 72( 单选题 )

 针筒:注射器:医疗器械

 A. 飞机:螺旋桨:推进装置

 B. 潜艇:核潜艇:核反应堆

 C. 齿条:千斤顶:起重设备

 D. 泳衣:比基尼:游泳服饰

 73( 单选题 )

 把戏:伎俩:手段

 A. 边疆:边境:边界

 B. 爱护:爱戴:爱惜

 C. 牟取:骗取:谋取

 D. 嘲笑:讥笑:笑容

 74( 单选题 )

 画蛇添足:画龙点睛

 A. 门庭若市:门可罗雀

 B. 乐极生悲:乐此不疲

 C. 生搬硬套:生吞活剥

 D. 无独有偶:无中生有

 75( 单选题 )

 多数谬误,即与竞争企业遵循同一思维逻辑,将规模、吸引力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大家共同争夺同一个顾客群的结果是,造成过度竞争和社会资源的无端浪费,同时使消费者的一些本应得到满足的需求遭受冷落和忽视。

 A. 企业不选择大、中城市创办大零售商店,反而以小城镇为目标,面向当地消费者开办“低价便利店”

 B. 企业为满足第四类顾客(追求口感,选择时讲究痛快上手)的消费需求,开发出清爽型、原汁型果茶

 C. 企业在中味巧克力冰激凌很畅销的当口纷纷进入市场,产生了激烈的竞争,结果导致市场份额锐减。

 D. 企业着眼于普通工资收入人群使用的产品,盲目按高档产品组织生产和销售,结果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

 76( 单选题 )

 电子钱包:现金

 A. 智能手机:病毒

 B. 智能眼镜:镜片

 C. 手机游戏:软件

 D. 在线棋牌:棋牌

 77( 单选题 )

 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具有开放性、跨平台性和有组织性等特点,课程参与者人数众多,遍布全球,内容可自由传播,实际教学不局限于单纯的视频授课,而是同时跨博客、网站、社交网络等多种平台。此外,MOOC课程虽然没有严格的上课时间规定,但依然经过教师的精心组织,通过学习计划的设计,希望参与者能按课程进度进行学习。MOOC课程发挥在线媒介的优势,从传统的按照学时推进课程这种基于时间控制的学习模式,转向按照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情况推进的基于个人能力的学习模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下列不属于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特点的是:

 A. 每门课程可同时接纳的学生数量几乎没有限制

 B.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学分学位制度

 C. 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视频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环节

 D. 利用并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实现师生充分。及时沟通

 78( 单选题 )

 礼器:铭文

 A. 股市:股票

 B. 书籍:眉批

 C. 内阁:首相

 D. 轮船:航线

 79( 单选题 )

 G2B(Business to Government)是一种电子政治模式,是指政府于企业之间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进行相关业务交易活动的运行模式。它有助于实现政府组织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下列属于G2B服务模式的是:

 A. 小张在视听服务网站注册并支付会员费后观看了一部高清**

 B. 小郭在某省“机动车违法查询网站上平台”缴交其上一季度的罚款

 C. 小王在某网上知名商城使用网银付费购买一台最新款式智能手机

 D. 小李在某市“网上税务征缴系统”申报并支付其公司上个月税款

 80( 单选题 )

 盎司:重量

 A. 卢比:货币

 B. 克拉:钻戒

 C. 赫兹:声波

 D. 品脱:体积

 81( 单选题 )

 软法相对于硬法而言,指的是非由立法机关制定、非由国家强制力而是由人们的、诚信、社会舆论或纪律等予以保障实施的法律规范体系。

 A. Q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处分规则》

 B. P是房屋管理部门制定的《房屋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C. T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T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

 D. 学者S主持起草的《媒体侵权责任案件法律适用指引》

 82( 单选题 )

 对等计算(Peer to Peer computing,P2P)是指信息或服务提供者通过直接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非中心化的,自组织的,且所有或大部分联系是对称的分布式环境。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下列属于P2P服务模式的是:

 A. 支持点对点在线聊天,文件传递等功能的及时通信软件

 B. 利用电子商务的各种手段实现图书买卖过程的网上书店

 C. 帮助检索者查找存储在家互联网站上信息的网络搜素引擎

 D. 提供用户存放、展示、分享照片等功能的网络电子相册

 83( 单选题 )

 社会医学是指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医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在生命的准备、保护和提高生命质量等不同阶段发挥的综合作用,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保障人群健康制订相应的卫生目标、政策、策略与措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医学研究范围的是:

 A. 医疗卫生部门对留守儿童进行疾病预防与保健调查

 B. 医疗卫生部门为身患癌症的李某提供免费治疗服务

 C. 医疗卫生部门制定职业病普查、预防和控制的规划

 D. 医疗卫生部门对艾滋病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

 84( 单选题 )

 软瘾是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它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而是以某些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软瘾现象的是:

 A. 小张由于频繁而毫无节制得刷卡购物,陷入了财政危机

 B. 小周习惯于喝止咳糖浆,如果没喝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C. 小郑沉迷于看韩剧并在生活中不时模仿,影响了夫妻关系

 D. 小王老把自己迷恋的养生知识发到朋友圈,引起朋友反感

 85( 单选题 )

 .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互动,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个体社会化范畴的是:

 A. 张某进入游泳队三年后,从旱鸭子变成游泳冠军

 B. 王某在读小学三年级,就能熟练背诵唐诗三百首

 C. 李某一家三代都是执业医生,号称“医生世家”

 D. 林某在一次意外受伤后突然拥有了心灵感应能力

标签: 行测2017真题内蒙古_2015年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真题

作文范文分享Copyright © 2021 作文范文分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03779号-2 主题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