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考作文文章正文

行测常考成语辨析_2022年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得分技巧——成语篇

公考作文 2024年02月20日 21:49 19 小星星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行测常考成语辨析_2022年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得分技巧——成语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行测常考成语辨析_2022年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得分技巧——成语篇

1.2020国考备考:逻辑填空成语辨析要注意找对应
2.2022年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得分技巧——成语篇
3.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辨析成语的两个角度
4.2012政法干警行测知识--的词语辨析(20)

2020国考备考:逻辑填空成语辨析要注意找对应

近年来,在逻辑填空部分,考察成语的题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文段中找对应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题技巧。所谓找对应,就是要找到解释类和重点词语的对应。

以两道真题为例:

例1.中国的300多个戏曲剧种,不但综汇了古典诗歌辞赋和民间说唱文学的精华,也用独具民族个性的音乐、舞蹈,展现了艺术创造的聪明智慧。但在当代社会中,有的传统戏曲________,以放弃艺术法则的代价,试图趋附于流行时尚;有的________,以传统经典的自大心态,不做与时俱进的文化提升和艺术更新。(2017年辽宁省公安机关及省属监狱系统考试《行测》真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搬硬套 坐井观天 B.低声下气 针锋相对

C.委曲求全 执迷不悟 D.削足适履 抱残守缺

答案:D

解析:文中?以放弃艺术法则的代价,试图趋附于流行时尚?就是对第一空的解释说明。?削足适履?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符合文意。?以传统经典的自大心态,不做与时俱进的文化提升和艺术更新?是对第二空的解释说明。对应四个成语,?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指保存价值较低或与当前社会脱节的习俗。故选择D项。

例2: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经济活动所积累的风险水平和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因

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上必然会有不同的表现。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习惯享受顺周期的经济上升发展,愿意做___________的事;普遍忽视顺周期的末端风险管理,而一遇经济逆转,常会?雨中收伞___________?,一些机构甚至不会再投放资源。(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顺水推舟 明哲保身 B 济困扶危 竭泽而渔

C 因势利导 急流勇退 D 锦上添花 釜底抽薪

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以从第二个空入手,双引号的两个词语属于并列结构,语义相似。横线中要填的成语应该与?雨中收伞?相对应。?雨中收伞?表示正在下雨却把伞撤掉,?釜底抽薪?指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都是表达金融机构把投进去的资金撤回来,所以基本锁定D选项。

2022年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得分技巧——成语篇

2012政法干警行测知识--的词语辨析(24)

11、[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如“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过多,应付不过来)。

12、[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13、[弥补 填补]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如“不可弥补的损失”。

“填补”补足空缺或缺额,常成“亏空、空白、缺额”等搭配,如“填补空白。”

14、[弥合 化解/防止 防备/介入 加入]

“弥合”使愈合,如“弥合伤口”“弥合感情上的裂痕”。“化解”解除,消除,如“化解矛盾”。

“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如“防止煤气中毒”。“防备”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如“防备敌人突然袭击”。

“介入”插进两者之间干预某事,如“不介入他们两人之间的争端”。

“加入”参加进去,如“加入足球队”。

15、[媒介 媒体]

“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如“苍蝇是传染疾病的媒介”。

“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发表传播新闻的载体,如报刊、广告、广播等。

17、[贸然 遽然]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如“贸然从事”“贸然下结论”。

“遽(jù)然”突然,如“遽然离去”。

18、[蒙眬 朦胧]

“蒙眬”形旁为“目”,表明与眼睛有关,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如“睡眼蒙眬”。

“朦胧”形旁为“月”,表明与“月亮”有关,①月光不明②不清楚、模糊。

19、[拟订 拟定]

都有起草一种规划的意思,但起草结果不同。“拟订”指初步草拟,属于初步意见,如“拟订计划”。

“拟定”含有定下来的意思,①表示起草制定,如“拟定远景规划”。②表示推测断定,如“他们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拟定了侦破这个案件的具体方案”。

20、[年青 年轻]

“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如“年青一代”“你正年青,应该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去”。

“年轻”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如“年轻人”“年轻力壮”,用在表比较年龄小的语境中。

21、[年纪 年龄]

“年纪”使用范用较窄,只用于人,如“年纪轻”。

“年龄”使用范围较大,除用于人外,也可用于动、植物,如“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2、[难道 莫非]

“难道”多用于反问句,表发问语气,如“河水难道会倒流吗?”。

“莫非”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揣测的语气,一般不表反问语气,如“他将信将疑地说,莫非我听错了?”

23[宁靖 宁静]

“宁靖”指地方秩序安定,如“以法治审,市区日夜宁靖”。“宁静”指环境、心理安静,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辨析成语的两个角度

很多小伙伴都知道类比推理是判断推理专项中的一个必考题型,而且每年考试的时候类比推理一般都为10道题,而在近几年我们的成语类比题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一般为2道题左右。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同学看到类比推理的时候感觉备受折磨,在前面的言语板块就被选词填空折磨了一遍,现在看到类比还要考核成语,只恨自己因当年备考高考积累的大量成语如今都已随风而去,看见成语题,只认字不识意,不知道做题的切入点到底在哪里,也不知道成语遇到类比推理怎么办,更不知道考官到底想考察考生什么点。那么不用担心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成语类比题的出题类型,帮助大家快速解题。

当我们遇到类比推理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其实在考点的设置过程中,我们的成语类比推理题一般从我们两个角度来出发,分别是: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这两个角度来出发,那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要牢记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的主要考核点是什么。那么我们接下来看怎么来找切入点:

考察词义

顾名思义,考查词义就是考察大家是否了解成语含义。一般来讲,类比推理题当中,考查词义的成语一般都是我们考频常见的成语,相对来说冷门或者难以理解的成语一般不会出现。所以我们在考查词义时,常见的有以下三个考点。1.考查近义关系;2.考查反义关系;3.考查感情色彩。通过一道例题来了解一下。

例1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A.流离失所∶安居乐业

B.饥不择食∶废寝忘食

C.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D.赴汤蹈火∶奋不顾身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车水马龙?指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形容交通繁忙,繁华热闹,?门庭若市?指门口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上门交往的人很多,非常热闹,二者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流离失所?指流转离散,没有安身之地,?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二者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B项:?饥不择食?指饿急了就不挑食,比喻迫切需要时顾不上选择,?废寝忘食?指顾不上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勤奋,二者无语义逻辑关系,排除;

C项:?国泰民安?形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时,二者无语义逻辑关系,排除;

D项:?赴汤蹈火?指奔向沸水,踏着烈火,形容奋不顾身,无所畏惧,?奋不顾身?指奋勇向前,不顾自身安危,二者属于近义关系,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所以在做成语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从成语的意思角度来出发,简单的去看这个成语的意思很另外一个成语的意思呈现的是近义关系还是反义关系,但如果我们近义和反义关系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大难的时候,我们也要去考虑到有没有情感色彩在里面,情感色彩是否是一个考核存在因素,比如说该成语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也是我们做类比推理的第一步

词语拆分考察

成语结构这种词语拆分其实在做题的过程当中也是我们需要学会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是我们各位小伙伴容易忘记的,所以一定要牢记,因为其实难度不大,也容易记住,那么我们来看常见的词语拆分以后会怎么来考核:1.考查成语中字与字的近义词关系、反义词关系。如生离死别,?生?与?死?是反义词,?离?与?别?是近义词;2.考查字词之间的并列关系。如?江河湖海?,四个字之间是并列关系;3.考查语法关系。如?精卫填海?,是主谓宾关系。?翻江倒海?中,?翻江?与?倒海?均是动宾关系。4.考查对应关系,如?积少成多?,?积少?与?成多?属于因果对应关系。那么我们简单来通过一道例题来看下:

例2争分夺秒∶翻山越岭

A.深入浅出∶前俯后仰

B.翻云覆雨∶想方设法

C.心服口服∶甜言蜜语

D.以牙还牙∶生气勃勃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争分夺秒?与?翻山越岭?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深度辨析每个成语的词语结构,?争分夺秒?中?争分?与?夺秒?属于并列关系,且?争?与?夺?均为动词,?分?与?秒?均为名词,?翻山越岭?中?翻山?与?越岭?属于并列关系,且?翻?与?越?均为动词,?山?与?岭?均为名词。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深入浅出?中?深入?与?浅出?属于并列关系,但?深?与?浅?均为形容词,排除;

B项:?翻云覆雨?中?翻云?与?覆雨?属于并列关系,且?翻?与?覆?均为动词,?云?与?雨?均为名词,?想方设法?中?想方?与?设法?属于并列关系,且?想?与?设?均为动词,?方?与?法?均为名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心服口服?中?心服?与?口服?属于并列关系,但?服?为动词,?心?与?口?均为名词,排除;

D项:?以牙还牙?中?以牙?是?还牙?所采取的方式,属于方式与目的的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所以各位小伙伴,其实在类比推理当中,成语类型的题并不难,我们主要就是抓住关键点就可以找到破题的节奏以及切入点,希望各位小伙伴都能记住这些相应知识点,稳稳抓住这一个分。

2012政法干警行测知识--的词语辨析(20)

(一)侧重点不同

考试常考的高频成语,很多的时候是考查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就算是近义词之间,也会有一些侧重点的不同。比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两个词,画饼充饥指的是用完全不能实现的空想去欺骗自己或别人,而关于望梅止渴一词,大家都知道是关于曹操的一个故事:曹操急行军,战士们都又累又渴,走不动了。曹操一指前方,告诉战士们:前方有一片青梅林,梅子又酸又甜,战士们一听,感觉马上就感到了梅子的酸意,顿时就不渴了,于是又打起精神的行军,没有耽误时间。也就是说,望梅止渴是用美好的愿景的“欺骗”自己。虽然“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有用空想安慰自己的意思,但是前者侧重于用根本不可能兑现的妄想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后者侧重用对前途的预想来慰藉人们。

例1刻不容缓/迫不及待

面对我国宏观的调控政策从市场需求为主向供给侧改革发力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校正金融生态累计式结构错位______。

答案:刻不容缓。中公解析:刻不容缓和迫不及待都形容急迫,紧急的情况。刻不容缓是客观上的局势紧急,而迫不及待指的是主观上心态上的急迫感。

(二)适用对象不同

有一些成语,只能和固定的对象搭配使用,这些固定的搭配,需要大家在长期做题中积累,也建议大家多阅读一些主流报刊或收看新闻。比如“罄竹难书”只能指的是罪行很多,“豆蔻年华”只指女子十三、四岁,“草长莺飞”只能用于形容江南春色。

例2仁者见仁/众说纷纭

关于高安窖藏元青花的身世之谜,文博界______,莫衷一是。有属元代驸马都尉伍兴甫、伍良臣父子之说,有瓷器店老板拥有之说,有达官贵人拥有之说,至今任难有定论。

答案:莫衷一是。中公解析:本题也是常见的固定搭配。众说纷纭和莫衷一是连用,指的是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能达成一致,形成共识。而仁者见仁和智者见智经常搭配使用,指的是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观点或一意见会不一样。

上述的适用对象不同和测重点不同是考试中最常见的两种情况,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比较常见的分析成语的方式,我们在下节课中会着重讲解。

2012政法干警行测知识--的词语辨析(20)

23、[聚集 云集 聚积]

“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多指人、力量等,随意性大,无序状多,如“聚集优势兵力,打一次歼灭战”。

“云集”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带有一定目的性,有秩序感,如“人才云集”。

24、[眷眷 拳拳]

“眷着”动词,多指感情上怀念,依依不舍。

“拳拳”形容词,多指态度上诚挚恳切。

25、[诀别 分别]

二者都有离别的意思,但离别的性质有所不同:

“诀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分别”多指还能再见的离别。

26、[几乎 简直]

“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如“在小村子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简直”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之意,强调的程度比“几乎”深,如“今日的洞庭湖,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缀成的崭新世界!”

27、[基于 鉴于]

“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之意,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用在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面一般不用主语)。

28、[继而 既而]

“继而”状态副词,表示发生的两件事紧紧相连,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们继续攀登泰山”。

29、[径直 径自]

“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或进行某事,不绕弯、不间断,如“放学后,他径直到文化广场去了”。

“径自”是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强调个人行为,多含贬义,如“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自离校出走”。

30、[渐渐 慢慢]

“渐渐”表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如“过了清明节,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

“慢慢”重在表示速度的缓慢,如“别急,让我慢慢把话说完”。

“尽量”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能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

31、[尽管 不管]

“尽管”相当于“虽然”表转折关系,与“但是、可是,却”相呼应;“尽管”肯定的是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

“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后面用疑问代词“怎样、怎么、如何”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此外,“尽管”还可以单独使用,相当于“只管”,如“有意见尽管提,不要客气”。

32、[究竟 毕竟]

“究竟”①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副词;②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

“毕竟”是终于、最后之意,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33、[绝然 决然]

“绝然”有断然、绝对之意,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

“决然”①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②是表示必然,一定之意,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34、[减少 缩小]

“减少”指减去一部分,如“工作中的缺点减少了”。

“缩小”指使由大变小,如“缩小范围”。

35、[精确 透彻]

“精确”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如“精确计算”。

“透彻”指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如“这一番话说得非常透彻”。

36、[鉴别 鉴赏]

“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如“鉴赏字画”。“鉴别”指辨别真假好坏,如“鉴别古画”。

37、[接收 接洽]

“接收”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如“接收遗产(背叛国家民族的人的财产)”。

“接洽”指跟联系、洽谈有关事项,如“接洽工作”。

38、[尽量 尽快]

“尽量”副词,表示力求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限度,如“把你知道的尽量报告给大家”。

“尽快”指尽量加快,如“使新机器尽快投入生产。”

39、[寄予 寄于 寄寓]

“寄予”指寄托,或给予(同情、关怀等),如“国家对青年一代寄予很大希望”“寄予无限同情”。

“寄于”指寄托在。

“寄寓”把思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物上),即寄居或寄托。

40、[间隙 间歇]

“间隙”指空隙,如“利用玉米地的间隙套种绿豆”。

“间歇”指动作变化等每隔一定的时间停止一会儿,如“心脏病患者常常有间歇脉搏”。

41、[剧变 巨变]

“剧变”指剧烈变化,如“形势发生剧变”。

“巨变”指巨大的变化,如“这几年家乡发生了巨变”。

42、[解释 解悟]

“解释”①分析阐明,如“科学的解释”②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如“解释词句”。

“解悟”在认识上由不了解到了解。

43、[径自 竟自]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强调个人行为,多含贬义。

“竟自”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如“虽然没人教他,经过一番摸索,竟自学会了”。

44、[机体 肌体]

“机体”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包括动物和植物,也叫有机体。

“肌体”指身体,也用来比喻组织机构。

45、[狙击 阻击]

“狙击”埋伏在隐藏地点伺机袭击敌人,如“狙击手”。

“阻击”以防御的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如“阻击战”。

46、[交待 交代]

“交待”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待问题”。

“交代”除有“交待”的意义之外,还有把经手的事务交给接替的人或嘱咐,如交代工作。

47、[机制 体制]

“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

“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如“学校体制”“领导体制”。

48、[揭穿 揭发 揭露]

都有使隐蔽的人或事物显现出来之意。

“揭穿”着重指揭开内幕,使明白其欺骗性,对象多为骗人的事,如虚伪、骟局、谎言、花招等,如“揭穿阴谋”“揭穿老底”。

“揭发”着重指掀开、检举出来,使人明白其确实存在,对象多为坏人和坏事,如“揭发罪行”“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

“揭露”着重指隐蔽的事物显露出来,对象可以是坏人坏事,也可以是一般的事物,如“揭露矛盾”。

49、[纠葛 纠缠]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物、纠纷,如“他们之间有过纠葛”。“纠缠”①绕在一起,如“问题纠缠不清”。②捣麻烦,如“纠缠不休”。

50、[跻身 跃居]

“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置身,如“跻身文坛”。

“跃居”跳跃到其他事物之上,如“他这次考试跃居第一”。

标签: 行测常考成语辨析_2022年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得分技巧——成语篇

作文范文分享Copyright © 2021 作文范文分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03779号-2 主题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