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考作文文章正文

行测真题央行2018_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类填空题解答技巧?

公考作文 2024年02月03日 07:19 19 小星星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行测真题央行2018_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类填空题解答技巧?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行测真题央行2018_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类填空题解答技巧?

1.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2.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类填空题解答技巧?
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怎么应用拆分法?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一、正反比的应用环境

对于行测考试中的三量问题(基本公式由三个量组成,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利润=定价×利润率、溶质=溶液×浓度、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正反比例就是一个基本的考点。那么什么是正反比例呢,以行程为例,正反比例就是在题干描述中,当一个量为不变量时,另外两个量的比例关系,如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一个量一定下来后,另外的两个量的正反比值我们就设定为特值,从而梳理计算出题目所求的量。

二、例题示范

1、甲地到乙地,步行比骑车速度慢75%,骑车比公交慢50%,如果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个半小时。问: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多长时间?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解析:选B。由题意可得步行的速度∶骑车的速度=1∶4,骑车的速度∶公交的速度=1∶2,故步行的速度∶骑车的速度∶公交的速度=1∶4∶8,根据路程相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可知步行的时间∶骑车的时间∶公交的时间=8∶2∶1。已知“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个半小时”,可得9份为90分钟,1份为10分钟,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2份时间,则为20分钟。选择答案B。

2、甲乙两辆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到达乙地。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A.10 B.12 C.12.5 D.15

解析:根据题意,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6,因此两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比为6:5,乙比甲晚出发10分钟,且比甲早2分钟到达,因此全程乙比甲快了12分钟,即一个时间份数为12分钟,因此全程乙用时12×5=60分钟,即乙的速度为90公里/小时,甲的速度为90×5/6=75公里/小时,因此两车速度之差为15公里/小时。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类填空题解答技巧?

优限法是指,面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时候,优先考虑题目中具有限制条件的元素(也就是最特殊的元素),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先把特殊元素排完再排没有限制条件的元素,就能把题目解决。

例1:甲、乙、丙、丁、戊、己六人站成一排进行排队。问:甲乙既不在排头也不在排尾的排法数有几种?

解析:此题最终问多少种排法,是求方法数类的问题,即为排列组合问题。要想快速解题,可以先观察题目中最特殊的元素,此题中有要求的是甲乙两个元素,所以第一步先把甲、乙安排完,再安排其它元素,甲乙除了首尾,还有中间四个位置可以选择,一共有: 种排法;第二步再排其它四个人,一共有四个位置,所以排法有: 种排法;根据分步的思想,一共有12×24=288种排法。

例2:有8人要在某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其中张和李希望被安排在前三个作报告,王希望最后一个作报告,赵不希望在前三个作报告,其余4人没有要求。如果安排作报告顺序时要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则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报告顺序?

解析:此题最后问有多少种顺序,即问多少种安排方式,也是属于排列组合问题。要想快速打开思路,可以先观察题目中最特殊的元素。张和李希望在前三个,可以先把他们的顺序排好,一共有: 种排法;王希望最后一个,所以最后一个位置只能排他,也先把王的位置排完;其次是赵,不希望在前三也不能在最后,只有中间四个位置可以选择,一共有: 种排法;最后四个人没有任何要求,可以在剩余的四个位置中任意排,一共有: 种排法;最后根据分步的思想:6×4×24=576种顺序。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怎么应用拆分法?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单一类题型题量最大的部分,是成败的关键。

例题1、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易怒症”属于假性易怒症。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 ,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发性

B、周期性

C、时限性

D、反复性

解析

A:突发性,主要强调突然,根据文章并未表现出假性易怒症有突然发生的特点,所以A错误。

B:周期性,主要强调,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会再次发生,而文章并未提到再次发生的情况,所以,B错误。

C:时限性,主要强调限制于某个时间段,后面文中提到通过自我调适……回复心绪平稳。可见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好了,充分解释了时限性。所以C对。

D:反复性,主要强调会再次发生。而文中并未提到易怒症会复发。

故选C。

例题2、一些学者认为,在微信微博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微信微博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______,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_______。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滤 偷梁换柱

B、整合 断章取义

C、评价 混淆是非

D、审核 以偏概全

解析

A: 过滤,后文提到不利于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所以这里用过滤是合适的。偷梁换柱,在这里用的是一个逻辑概念,偷换了散布谣言与言论自由的概念,后文进一步解释了。所以这里用偷梁换柱来解释偷换概念是可以的。

B: 整合,整合信息并不影响言论自由。断章取义,虽然后文用断章取义也能解释,但是整合信息,使得强后文不一致。故错误。

C: 评价,评价信息也不会影响言论自由。混淆是非,言论自由是是,散布谣言是非,把是非概念颠倒,这里用混淆是非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评价信息使前后文不一致,所以,错误。

D: 审核,审核信息,通常审核信息对言论自由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对于我国现行审核通过方能发布信息的制度下,审核就意味着影响了“言论自由”。以偏概全,指的是不是用小的概念代表大的概念,以部分代表整体。而后文提到的散布谣言与言论自由是互相抵触的概念,不存在大小概念或者整体部分的概念,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故这里不能使用以偏概全。

故选A。

例题3、迟迟没有落地的补贴细则,让有意投资风光混合发电站的企业们对风光混合发电站的大蛋糕______ ,上周,据某研究所人员透露,对风光混合发电站的补贴已经纳入到财政预算,将“缺多少补多少”,但大部分企业对此却依然______,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还将面临垫资的风险,因此就整个风光混合发电站市场而言,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是______ 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洋兴叹 举棋不定 显而易见

B、望而生畏 犹豫不决 有目共睹

C、望而却步 将信将疑 不言而喻

D、望尘莫及 优柔寡断 不证自明

解析

提高速度的和效率的解题方法,按空解题,不符合就排除:

第一空:由于前文有迟迟没有落地的细则,所以,大家应该是观望等待为主。所以A、C比较符合,B凑合可以用,D直接被淘汰。因为不是远远赶不上的意思,所以不能用望尘莫及。

第二空:此时只剩下ABC了。文中大部分企业对纳入财政预算的消息怎么样。对于消息的动词,只剩下将信将疑了。所以选C。AB被淘汰。

故选C。

两个词或者两个词以上的填空题,一定要注意类似情况。因为这些文章往往是从各个文章报刊之类的上面摘录的,但是因为往往是时效文学,而不是经典著作,不是字字推敲的,所以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选项里面明明有更合适的词,但不是原文,而符合原文的一定是上下多个词都是合适的。例如例题2里面的审核,虽然审核在这里比前面的过滤事实上跟接近事实,也更符合上下文的含义,但是有一个词完全不能用就一定是错的,千万不要选。

什么是拆分法:所谓的拆分法,就是将复杂数字拆分成简单数字再进行计算的方法,一般用在基本的乘法运算当中。它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基本的拆分思维,二这种基本的拆分思维,恰巧是我们很多同学所不具备的。比如说我现在让你来计算一个简单的乘法运算13×12=?,很多同学脑海里面想的一定是列一个竖式乘法去算,因为从小到大老师都是这么教的。但是如果应用拆分思维不就更简单了吗,把它看成是13×(10+2),相信每个人都能口算出来了吧,不就是130+26么。

拆分法的应用环境与应用技能:了解了基本的拆分法之后,最关键的是要弄清楚拆分法到底用在什么样的计算里面能简化我们的计算以及到底要怎样去拆分,在整个资料分析的计算考查当中,两个整数相乘的计算是非常少的,但是有不少的运算是一个整数乘一个百分数,比如说在比重的计算当中,如果是计算部分量,需要用整体量去乘比重。那么怎么样拆分才能使得计算更加简便呢?

那么下面,通过几个例题具体讲解拆分法的妙用!

例题1:13×(1+15%)=?

解析: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计算问题,每个同学用竖式乘法都能算出来,但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资料分析的做题当中,快速计算才是王道。这个时候如果考生能这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将原式看成13+13×(10%+5%),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口算题,不就是13+1.3+0.65么,结果就是14.95!

例题2:18×22%=?

解析:相信通过上面一个题目,大家现在知道计算这样的题目应该要把百分数进行拆分,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怎么样拆分才能更好的进行计算,比如说可以直接拆成18×(10%+10%+2%),也可以拆成18×(25%-3%),当然,也可以拆成18×(20%+2%),这三种基本拆分形式当中,显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第三种拆分形式,因为大家都知道2%是20%的十分之一,所以大家只需要计算出这个数乘以20%是多少,就相当于算出了这个数乘以2%是多少,那么这个题结果一定是一目了然的也就是3.6+0.36=3.96.

其实上面两个题目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在做拆分法时候的基本原则:第一,要尽量去拆成有效数字相同的百分数,比如说将22%拆成20%+2%.第二,可以多拆10%和1%,因为一个数乘10%是非常好算的。

例题3:某地区2014年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8%,问该地区2014年的生产总值是多少?

解析:这是一个比重知识点的考查,所求为1500×17.8%,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怎么快速计算出结果,显然我们应该把17.8%进行拆分,那怎么拆分好算呢?依据拆分的第一条原则,可以这样去拆成1500×(20%-2%-0.2%),这样整个式子就非常好算了,不就是300-30-3=267么。

所以应用拆分思维,大家能快速计算出这种简单运算的结果,华图教育希望大家以后多用多练,在考场上做到熟能生巧。

标签: 行测真题央行2018_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类填空题解答技巧?

作文范文分享Copyright © 2021 作文范文分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03779号-2 主题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