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考作文文章正文

申论林地_关于中国土地资源问题

公考作文 2023年12月05日 08:27 21 小星星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申论林地_关于中国土地资源问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申论林地_关于中国土地资源问题

1.公考顺利成功上岸?
2.关于中国土地资源问题
3.谈怒江水电开发 国考 从哪个角度去谈

公考顺利成功上岸?

1

我们必须承认,公务员考试注定淘汰大多数人,有95%以上考生得当炮灰,不到3%的人才有机会上岸。

这还是从平均数的角度看,如果除掉那些无人报考的岗位,竞争数据会更加夸张。从概率的角度看,考不上公务员,再正常不过。

其实考公之前,就要考虑好公务员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没有考不上的公务员,坚持考就能上岸。

2

第一,公务员,每年都会招录。中国有700多万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每年有一定数量公职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今年因为机构改革少招了一些人,但随着改革结束,招录人数可能会逐渐走向正常状态。

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比较宽松,大专学历以上可报,年龄35岁以下的几乎都有机会报名,只要你想考,就有机会。

第二,努力备考,就能提高上岸概率。公务员考试,最终还是以分数取胜,分数取决于个人努力,备考的充分程度。

竞争比的数据,把绝大多数打酱油的考生统计在内,而真正认真备考的人并不多,只要你全力备考,就可以超过90%以上的人。面试也是如此。

公务员考试题目难度不大,考察的是熟练度,行测题目知识点单一,申论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熟练程度,而材料无非就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

平时如果关注时政新闻会有很大优势,也可以通过训练增强熟练度。智商不够的人高考复读三年不一定考上北大清华,但多备考几次公务员,不可能上不了岸。

是否要坚持,还是要看你想要怎样的生活。

3

考公之前,先明确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岗位,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考公是你自己下定决心要完成的事,那么就像上面所说,只要走心备考,坚持不懈,一定会考上。

但是如果是长辈、朋友觉得公务员是个好职业叫你去考,而自己对公务员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就应该好好考虑是否有必要坚持了。

在做决定之前,可以先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想考公务员,是因为稳定,待遇好还是体面?

不论因为哪一个,你当初想考公务员一定是自己的原因的,那么现在相当于回到了当初,你为什么想考公务员,如果还是有很强烈想考公务员的决心,那就继续。

如果你不考公务员,你会去做什么,找工作还是考研,这两种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比起考公务员你更想做哪一个,如果还是选择公务员,那就继续。

关于中国土地资源问题

选调生的面谈与省考面试一样。面试阶段考试都包括结构化面谈和专业测试根据单位需要进行,不计入考试成绩)。选调生考试内容为综合知识和申论两门,在综合知识当中主要考行测和公共基础知识,申论和国考申论一样但是相比较要简单些,主要是综合知识。

选调生的考试题型:

(1)一般来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

(2)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由招录机关确定考试方式和题型。

扩展资料

选调生的报名方法

选调生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的形式进行,报考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各地人事考试网进行网上报名。

资格审查贯穿考录工作全过程。对报考人员在考录环节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按照《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09]126号)等有关规定处理。

选调生的报考事项

“985”、“211”高校与各地联合成立的分校、下属独立二级学院以及分校区,如其入学录取分数线与“985”、“211”高校重点本科一致且报考人员毕业时获得以“985”、“211”高校名义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则其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不能报考。

各“985”、“211”高校举办的一般本科,如其入学录取分数线与该校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一致。“985”、“211”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类型毕业生不能报考。

关于职位类别。报考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专业目录报考自然科学类职位或人文社会科学类职位。如报考人员所学专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专业目录内,则按所获学位报考相应职位。

百度百科-选调生

谈怒江水电开发 国考 从哪个角度去谈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认真研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我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我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我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

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从草场资源看,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荒漠、半荒漠草场有9亿亩,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场约有20亿亩,草质差、产草量低,约需60-70亩,甚至100亩草地才能养1只羊,利用价值低。全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每公顷只有79m3,为世界平均110m3的71.8%。

二、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表1)

表1 各国农业用地所占百分比(%)

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我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3%(表2)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水量的4.6%。

表2 我国水土资源统计

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所在的14个省市,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59%。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旱地分布遍及全国,但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占全国旱地总面积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占全国旱地总面积60%左右。

全国林地面积115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98%,林木蓄积量105.72亿立方米,森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0%,蓄积量占75%。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中原、长江下游地区,森林资源却很少,只占全国森林面积的4%。

草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区,面积约43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约33亿亩。北部草地呈带状分布,草原面积约占30%,荒漠地带约占64%,其余为山地草场。南方草山草坡约有10亿亩。

三、土地质量与潜力

我国土地生产潜力、地区间差异很大。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95%以上的人口。1km2已承载225人。以光、热、水资源作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表明,东部大面积的平均产量还只有气候潜力的20—40%,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的10%,生产能力低,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仅为全国承载能力的4.3%。

根据计算,20亿亩的现实生产力(生物生产量)约占总农业用地的3/4;林草用地合计约60亿亩,而现实生产力却仅占农业用地的1/4,产值仅占1/10,不仅粮、棉、油全靠耕地提供,而且全国产肉量的96.2%也由耕地生产的饲料转化,农村用材亦大部分依赖于农由林网和农区绿化。据计算,到本世纪末,耕地的生物生产量将达23×108吨,占农林牧用地总生产量的68%,林草地仅占32%。到2025年,耕地生物量仍占70%。因此,不难看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20亿亩的耕地都是我国国土资源的精华所在,保护耕地资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策。

1.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量测结果,在现有耕地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全国总耕地的41.6%;对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积约占34.5%;对农业利用有较大限制、质量差的三等耕地约占20.3%,不宜农用而需退耕者3.3%。据统计资料推算,如果以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亩产150千克为一个台阶计算,那末15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占21.0%,高于300千克的高产田占22.5%,150—300千克的中产田则占56.5%。由此可得以下几点结论:

l)中产田面积最大,而且其产量(占56.5%)和县份(占56%)都占一半以上。

2)中产田大体包括两种土地,一是土地质量好的,无限制因素的一等耕地。由于投入少、管理粗放,产量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类耕地约有2000万亩,只要增加投入,加强管理,产量将会很快提高。二是有轻度限制因素的二等耕地,以轻度洪涝、轻度盐碱、轻度水土流失地和缓坡地为主。其中排水限制占24%,侵蚀、坡度限制占17.5%,盐碱限制占13.5%。这类耕地可以按其适宜性调整作物生产布局,或采取简单改良措施,消除其限制因素。

中产田的增产效益比高产田与低产田高。高产田再高产,由于报酬递减,效益不会太高。以1985年统计资料看,在高产田中亩产300—350千克的占高产田面积约63.64%,350—450千克的占34.48%,450千克以上的占1.87%。产量越高,比重越少,增产的难度愈大。低产田多为陡坡地、干旱、瘠薄地、风沙地、重盐碱、重涝渍地,是具有严重限制因素的耕地。改造低产田需要大量投资。

由此可见,当前应主攻中产田,改造二等地,达到大面积增产与均衡增产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巩固提高高产田,有计划地改造低产田。

2.全国农用后备土地资源约5亿亩,按其质量评价,其中一等荒地仅占3.1%,二等荒地占49%,三等荒地占47.9%,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红黄壤山丘、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滩涂等。且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开垦所需投资较大,要经大力改造后才能使用。

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35°N以北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山区的山间谷地及山前丘陵,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伊犁河流域等,这些地区的荒地面积约占全国荒地面积的80%。

宜农荒地既可以开垦用于农耕,也适于发展牧业与林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以免引起农、林、牧争地的矛盾。宜农荒地中约有40%为天然草地,主要适于开垦种植饲草饲料,将天然草地转变为人工牧草地。另外,约有16—20%的宜农荒地分布在南方各省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油料和茶、桔等作物。

3.我国西部牧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但草原牧区土地生产力低,平均每亩草场仅产肉0.15千克。如以牧草加上农作物秸杆,农副产品的剩余部分作为饲料量计算,则西部的饲料量仅占全国的11%,产肉量占4.9%。西部牧区草场不仅生产力低,而且普遍过牧超载,导致草原退化与土地沙化。因此,草原牧区当前不宜大幅度增加载畜量,而应休养生息,严格地控制牲畜数量。

饲草资源开发潜力,一是加强草原管理,使4亿亩退化草场恢复到原有生产水平,估计每亩可增产干牧草30千克;二是改良草场,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通过开辟水源,消除毒草,建立科学的放牧管理制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三是开发缺水草场。据调查,全国牧区约有3—4.5亿亩缺水草场,平均利用率仅有30—40%,经过开发水源,可扩大利用率;四是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南方山地草场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目前利用不到20%,具有很大潜力。

4.我国林业用地为37亿亩,其中森林面积为18.7亿亩。森林中中幼林占10亿亩左右。

据林业部资料,目前有21个林业局可采森林资源已基本枯竭,按现有生产水平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将有近70%的林业局可采森林将全部采完,而南方集体林区乱砍滥伐更为严重,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无论从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供给木材角度看,对林业建设与林地布局都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在继续搞好平原、城市绿化和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同时,把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尽快转向山区。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山区面积大,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角度,需要如此;而且由于山区多属江河上游,或是平原农区屏障,对于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庇护农田、草场,都至关重要。从全国土地资源特点分析,东北、西南两个老林区恢复资源需时较长,应抓紧筹建新的林区。要重视南方亚热带山丘的开发,那里山丘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0%,近 2/3为海拔1000以下的低山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土地生产力高,林木生长快,适宜树种多,造林及封山育林均易奏效,发展林业条件优越。因此,应集中力量,加速建设,力求在本世纪末成为国家最大的用材林、经济林基地,以避免到时可能出现森林资源青黄不接的问题。

应加强中幼林抚育,改造低产林、改造更新疏林、灌木林(全国约7亿亩),及时进行迹地更新,保持水土,永续利用。

全国后备林地约10亿亩,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丘陵山区。经过造林绿化,预计到本世纪末,森林覆盖率可达17%。

5.我国淡水养殖水面绝大部分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自然生产力高。全国淡水养殖面积5750万亩,高产池塘亩产可达1000千克,但全国平均亩产不足100千克,提高产量的前景十分广阔。

浅海滩涂及海岛周围海水可养面积2000万亩,目前利用率不到1/3,实行养殖与捕捞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海水水域的生产潜力。

作答思路一

y开发方案,尽管目的是为民兴利、造福一方,但由于方案本身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和论证环节的疏失,使方案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争议。暴露出政府在制定决策中由于论证不到位,监督缺失,导致公信力受到质疑,决策的执行受到阻碍。

水电工程属于公共性议题,政府围绕公共议题制定决策,必须遵循公共决策的程序。首先,议题必须公开。决策的目标、方案,如要不要建水电站,为什么要建、建什么样的水电站和怎样建设,都应在决策之前公开,使公众了解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的问题。其次,必须进行公共议程。允许公众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讨论,广泛征求和听取公众及各方舆论意见。必要时组织听证会,由政府、立法、司法、专业界、民间各方面的代表申述意见。再次,必须合理规划、充分论证。对水电工程,要立足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周密考虑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各方面因素,合理进行规划,充分进行论证,重点论证环境影响。最后,要严格审查以实现决策的合法化。省级、国家级规划和环保部门要层层审批,从不同角度,对当地提出的规划方案实施全方位的严格审查,看方案是否合乎现行法律和政策,是否节能、环保、安全、可行,其利益分配方式是否能保证当地人民富裕,确保方案政治可行、经济可行、技术可行。没有履行上述程序,或程序不完整,或没有通过相关程序,比如不能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就坚决不允许水电开发方案通过。

作答思路二:

要明确政府决策既然是为了人民,就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取得人民的支持,接受人民的监督。在公共决策制定和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接受相关方面的监督。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既要接受环保部门和人大、审计、司法机关的监督,也要接受当地居民特别是水电工程涉及的移民对象的监督,以及环保等有关专业人士的监督,避免与决策目的相违背的行为,防止执行过程偏离决策目标。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仅有政府的信誓旦旦和水电部门的一面之辞,根据漫湾水电站的教训,很难保证不出现决策的执行与初衷背离的局面;而事前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决策过程中接受各界监督,就能使公众心平、气顺,就会消除误解,减少阻力,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行为的规范化,在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同时,增进执行力。

作答思路三:

根据怒江水电开发方案暴露出来的政府决策疏失问题,按照我国现行政府建设目标、理论,引申出政府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遵循规定程序、接受监督的论点,分层次展开论述。在制定程序方面,依次阐述了公共决策制定的议题公开、议程(讨论)公开、规划论证、审查以实现合法化四个程序,阐述中结合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实例展开,由这一具体实例归纳论证公共决策必须遵循程序、遵循哪些程序的普遍原则;在监督方面,结合水电开发,论证了决策制定和执行必须接受监督、接受哪些监督。最后,在结束段落,指出程序合法化和决策监督具有哪些意义,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总结全文的观点。

立论与成文的思路是抓住资料所提供的启发性信息“政府决策的监督”一点,展开引申论述,既符合原文精神,没有超出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边界;又不拘泥于原文,停留在“就水电开发说开发”的层次,切入了较为新颖而准确的视野。如此作答的必备条件是,掌握给定资料精神,了解相关行政理论,观点与资料联系准确。

作答思路四:

怒江以其原始的生态文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我国雄奇瑰丽的自然宝库。为了发展经济,有关部门提出了“两库十三级”的怒江水电开发方案。该方案刚一出台,便引发了一场关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巨大争议。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当前,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怒江开发这样大型的建设项目时,我们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经济。

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水电开发对陆生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水文和地质环境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开发之前,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专家对这些影响进行预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

其次,以提高执行力为着眼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水电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绝不能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对怒江进行无节制、掠夺式的开发。对水电开发可能对生物、自然保护区、水文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才能保证怒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以收益和责任共担为原则,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费保障机制。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需要巨额的经费,具体包括林地补偿投资及植被恢复、用材林补偿、灌木林补偿、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坡改梯田、水土保持等费用。这些费用当中的一部份应作为开发成本,列入电站建设与运营的概算,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费保障。

最后,以法制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世界银行在《发展与环境》报告中指出:“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机构和政策”是保证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的“基本前提”。政府除应严格贯彻《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规之外,还应针对梯级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单项法规。

古人说:“不谋长远者,不足于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工作,推动我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就开发谈开发、就水电谈水电,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主旨,从指导思想、环保措施、经费保障、法制建设四个角度,全面、深入、透彻地论述如何把水电开发工作做好,如何把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作答中可结合材料与自身的认识理解,除引用资料信息数据外,还可引用十七大报告、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等有关观点和精神。

标签: 申论林地_关于中国土地资源问题

作文范文分享Copyright © 2021 作文范文分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03779号-2 主题作者QQ:暂无